• 她的文章
图文 列表
    全部 :共12 篇文章
RSS订阅

我在广东呆过10个年头,来北京近10个年头,始终认为家乡的农家院里遵循自然养生之道用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食品是最好的.因为它们不含色素香精和其它添加剂,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我在阿里旺旺暂用一个免费的旺铺,尽管有很少的浏览量依然没订单,感觉推广难度相当大.请教各位高手:做农产品推广,出路在哪里? 查看全文

阿里大力支持农业,真是天大的好事!阿里帮助小企业之后,决定帮助农民,实在是一大创举!每个农民家庭都是个体户,值得阿里挖掘无穷无尽的潜力!毕竟无论市民还是农民,吃的食品或者原材料源于农村!个人建议如下:1阿里与政府联手的同时,最好有同等比例的农民自愿报名名额,理由:前者容易流于形式;后者更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阿里的成功,是自身的努力,…… 查看全文

阿香美食开胃解腻,小菜一碟明细表序号类别ABCD1酸甜苦辣酸蒜苔甜萝卜丝腌苦瓜腌辣椒2酸菜制品新鲜盐菜水淹菜白菜水淹菜莲藕酸韭菜3黄豆制品霉酱豆霉豆腐霉牵张霉豆渣4泡菜制品泡菜萝卜泡菜豇豆泡菜白菜泡菜蒜瓣5辣椒制品水辣椒泡辣椒干辣椒辣椒粉6晒制干货干盐菜干豇豆干扁豆干苦瓜... 查看全文

阿香美食农家院传统新年年货明细表序号大米制品佳肴珍品荤素搭配乡村零食时令蔬果1新品大米三鲜白花菜扣红肉清炒南瓜籽红菜苔2新品阴米腊肉白花菜/豆腐鱼汤清炒花生小青菜3新年糍粑香肠白花菜炒鸡蛋清炒蚕豆小白菜4新年米子腊鱼米粉蒸肉/排骨油炸花生米芫荽5新年糖果子封鱼干豇豆鱼肉火锅油炸蚕豆... 查看全文

阿香美食农家院酒曲酒糟,香甜如蜜酒曲分为有花曲或无花曲。有花曲就是在泡好的大米里加入花朵(我们用夏枯球的花或者荷花);无花曲就是在泡好的大米里加入绿叶(我们都用荆芥叶,有天然香叶);如果曲母是有花曲,一定要用花来做酒曲,曲母是无花曲的也只能用绿叶做酒曲;新做的酒曲晒干即可作曲母。看见漫山遍野的肚儿科(方言,夏枯球,也叫牛肚子花)盛开米粒大小的紫色花,母亲泡好…… 查看全文

阿香美食农家院民间仙葩:糯米糍粑祖传工艺打糍粑流程:省略.糍粑,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厚约1厘米,一块即可煎成一盘.煎糍粑方法:把锅烧热,沿锅边倒入植物油,把切成块的糍粑沿锅边放好,立即倒入少量白酒(以免糍粑相互粘连不便分开),等贴锅的一面变成焦黄色,翻个个儿再煎,直到熟透,加入白砂糖快速翻炒三五下即刻起锅,否则糖炝火很快烧糊成黑色影响味口. 查看全文

阿香美食农家院百姓美食:香喷喷的“粉子”,好吃又好喝松栎村寻常百姓,家家户户常年自备“粉子”.“粉子”有么用呢?它是用祖传工艺制作的一年四季通用的干粮,香喷喷的,既能吃又能喝!“货比三家不上当”,就拿芝麻糊、米糊和“粉子”比一比吧:芝麻糊,以芝麻冠名,实为在大量大米中加入少量芝麻,颗粒太细:干吃,嚼起来香味不够;泡着吃,也没个嚼头。米糊,是生的,不能直接食用…… 查看全文

阴米蛋花汤,堪称松栎村土产特产之奇绝。阴米,是什么?很难做?特好喝?上网搜索,您可能发现网店有售图文并茂的“阴米(用机器烘烤过的糯米)”而且价格“公道”。所谓“公道”,是与成本挂钩的,成本低当然价格低,这是恶意竞争滋生出来的价格和味道,岂能与地道的阴米同日而语?尽管它们看起来像是那么一回事,毕竟它们是替代品,而不是祖传工艺制作的阴米!没有人不知道如今偷工减料…… 查看全文

米子、米子茶和糖果子,同出一宗,自成三派,均为即食美味,堪称松栎村年关三绝:米子,身材修长的大米,在传统工艺的作用下,变成整颗整颗的白花花的膨化大米,显得富态华贵,虽然大小不一,却能完整保持每一粒大米的完美味道!米子茶,在细瓷小花碗里装上满满的白花花的米子,加一勺白砂糖,慢慢地倒入白开水,看着米子渐渐融化,漂在碗面,用瓷勺轻轻搅化糖,轻轻地喝一口,香香的甜甜…… 查看全文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为夫子?”以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都是对辛勤劳作者的理解和尊重,也是对不了解民间疾苦者的控诉!稻谷即水稻,成长的大部分时期离不开水.稻谷去皮即为成大米和糠。自给自足的农民年年卖掉剩余陈稻和当年新稻留下口粮所以年年吃新米,市场上流通的多半是陈米.稻谷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双季稻即早稻和晚稻,生长期比较短,接受日光照射时间短... 查看全文

2011年8月31日清晨,醒来,梦境依旧清晰可见:菜园外围是一圈长豇豆,像夜空的星星一样密密麻麻!我一根接一根摘下来,把适合炒着吃的和适合泡着吃的分开放好,心想:人勤地不懒,豇豆也恋秋,结得这么厚,真是辛苦爹妈了!摘过豇豆,顺手摘与豇豆混种的丝瓜,信手拈来,一拉就出来一连串的三五个,连续拉了好几下都是这么多,心想:丝瓜也恋秋!秋天的丝瓜老不了,留一些慢慢吃,…… 查看全文

1970年至1990年,尤其是农家院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完全属于农家肥的天下.2012年,还有谁能记起20年前的那些新鲜蔬菜的味道?2012,我们还有多少近亲生活在农家院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那些纯真质朴的风土人情带给人类的精神享受!20年前,那些值得缅怀的人与环境,尽在《言传身教》之中.《言传身教》内容简介时间:1974年至1989年地点:松栎村,竹苑前人物…… 查看全文

确定要删除该文章?
提示

操作失败

提示

操作成功!